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斯里蘭卡國家簡介 |
|
國名 |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 |
首都 |
可倫坡(Colombo) |
官方語言 |
僧伽羅語、泰米爾語、英語(普遍於政府部門使用) |
國土面積 |
6萬5610平方公里 |
人口 |
2186萬人(2014年) |
種族 |
僧伽羅族(74.9%)、泰米爾原住民(11.2%)、泰米爾印度移民(4.2%)、摩爾人(9.2%)、其他(0.5%) (2012年資料) (詳見附件一:斯里蘭卡種族與宗教分布圖,出自斯里蘭卡政府人口統計部門) |
宗教 |
佛教(70.2%)、回教(9.7%)、印度教(12.6%)、天主教(6.1%)、其他基督教(1.3%) (2012年) |
幣制 |
斯里蘭卡盧比 (SLR) |
GDP |
715.7億美元 (2014) |
政治體制 |
雙首長總統制 |
主要政黨 |
斯里蘭卡自由黨(Sri Lanka Freedom Party ) 聯合國家黨(United National Party) 泰米爾民族聯盟(Tamil National Alliance) |
歷史沿革
斯里蘭卡大事記 |
|
年代 |
事件簡述 |
6TH B.C |
來自印度北部的移民遷徙至斯里蘭卡,其中最強大者為僧伽羅人。 |
5TH B.C |
僧伽羅王朝出現。 |
247 B.C |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來島弘揚佛教,僧伽羅人因而棄婆羅門教改信佛教。 |
2TH B.C |
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也遷徙並定居於斯里蘭卡。 |
5TH ~16TH A.D |
僧伽羅王國與泰米爾王國征戰不斷。 |
1521 A.D |
葡萄牙取得沿海控制權。 |
1638 A.D |
荷蘭人從葡萄牙人手裡奪佔沿海地區,並取得貿易權。 |
1798 A.D |
英國人取代荷蘭人佔領斯里蘭卡。 |
1802 A.D |
英法簽署亞眠條約,斯里蘭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
1948 A.D |
2月4日斯里蘭卡正式獨立,定國名為錫蘭。 |
1956 A.D |
國語法正式生效。 |
1971 A.D |
4月發生由人民陣線發動的武裝叛亂。 |
1972 A.D |
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 |
1978 A.D |
頒布新憲法訂定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嘗試改為總統制 |
1983 A.D |
內戰開始。 |
1987 A.D |
印軍出兵斯里蘭卡協助斯里蘭卡政府,並簽定了一份和平協議,結束長達四年 的種族衝突,並同意泰米爾人自治。 |
1990 A.D |
印軍撤離後,泰米爾人反攻,並在賈納夫半島建立泰米爾政權。 |
1994 A.D |
Kumaratunga 當選總統,並嘗試以談判解決內戰失敗。 |
2000 A.D |
雙方重啟和談。 |
2002 A.D |
雙方曾在挪威政府協調下簽署一份停火協議,但實際上雙方仍衝突不斷。 |
2004 A.D |
南亞大海嘯導致超過41000人死亡,78萬人淪為難民。 |
2005 A.D |
Rajapakse當選總統,改以軍事手段對付叛軍。 |
2009 A.D |
政府軍收復叛軍最後據點;Rajapakse當選連任。同年5月18日斯里蘭卡政府宣部內戰結束。 |
2010 A.D |
2月Rajapakse總統逮捕前陸軍總司令,同時也是其總統選舉競爭對手的 Fonsenka,並將其下獄。同年9月,斯里蘭卡議會通過憲法第18條修正案,取消對總統的任期限制。 |
地理位置
簡介:斯里蘭卡為一位於印度洋之中的梨形(或寶石形)島國,由斯里蘭卡島與附近島嶼組成。
位置:東北邊為孟加拉灣;西北方隔著保克海亞與印度相對;南方為印度洋。
地形:斯里蘭卡的中、南部為高原,其中的皮杜魯塔拉格勒山(Pidurutalagala)海拔2524米,為
全國最高點同時也是聖地;北部及沿海為平原地型。
河流:斯里蘭卡河流眾多但短小湍急,在雨季易造成洪災,主要河流為馬哈威利(Mahaweli)河。
氣候: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年平均溫度為28度。
斯里蘭卡無四季之分,只分為乾濕兩季,另有兩個季風季節,分別為5月中旬至10月的
「亞拉賽季」與12月至隔年3月的「詩的季節」。
行政劃分:斯里蘭卡劃分為9個省和25個行政區。分別為
重要城市:
政治體制--雙首長總統制
三權分立
行政 |
2010年總統斯里塞納(M. Sirisena)挾國會多數優勢推動18號憲法修正案。 18號憲法修正案: 總統:由民選產生,集國家元首、行政首長、軍事權力於一身,六年一任,不限定連任次數。 總理:由總統指派,通常不具有實權。 當時為維克勒馬辛哈(R. Wickremesinghe)。 2015年1月總統邁特里帕拉·斯里塞納( Maithripala Sirisena)承諾廢除總統擴權的18號憲法修正案,依約推動19號憲法修正案。 2015年4月28日19號憲法修正案之後: 總統任期改為五年,經人民直選產生,得連選連任一次。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長兼國內三軍統帥。須對國會負責,經國會2/3多數通過不信任案,總統將被免職。 總理為各部會首長,總統應任命議會內的聲望、支持度最高者為總理,總統可任命副總理。 議會通過法案並提交給總統後,總統若有不同意見可要求退回覆議,但議會審議後仍通過法案,總統必須接受。 增設11個獨立委員會以取代過去行政首長的職能:選舉委員會、公共服務委員會、國家警察委員會、審計委員會、人權委員會、調查賄絡及腐敗指控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劃界委員會、國家採購委員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憲法委員會。其中憲法委員會組成人員有七名國會議員,包含總理、議長、反對黨領袖、及三名不具議員身份專家。 |
立法 |
為一院制,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共有225為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為六年。 2015年19號憲法修正案之後: 議會任期為五年,只有在其任期已達四年半後,總統才可解散議會。 現況-國會大選結果(2010) 目前國會最大黨為斯里蘭卡自由黨,是目前總統所屬政黨,在國會中獲得60.93%的席次。 聯合國家黨(United National Party,UNP),是目前總理所屬政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得29.34%的席次。 預計2015年底前會進行新一輪的國會選舉。 |
司法 |
由法院、司法部與司法委員會組成。其責任範圍分別為法院審理罪責;司法部負責司法行政工 作;司法委員會負責法院人事及紀律。但最高法院法官認命為總統職權。 |
政府重要首長
圖為2015年新任總統斯里塞納
總統:斯里塞納(M. Sirisena),2015年1月9日就職
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 Wickremesinghe),2015年1月就職
議長:恰馬爾·拉賈帕克薩(Chamal Rajapaksa)
外交部長:薩馬拉維拉(M. Samaraweera) (2015年1月上任)
政黨體制-多黨制
主要政黨
1. 斯里蘭卡自由黨(Sri Lanka Freedom Party)
2. 聯合國家黨(United National Party)
3. 泰米爾全國聯盟(Tamil National Alliance)
壓力團體
斯里蘭卡國家內部壓力團體的來源為佛教僧侶、 工會、僧伽羅激進團體,例如全國反恐怖主義運動(National Movement Against Terrorism) 、 僧伽羅佛教居士團體(Sinhalese Buddhist lay groups)
佛教力量軍:(Bodu Bala Sena,BBS)被稱為最有力量的佛教團體。
總統違憲擴權,最後在選舉中敗選 :
斯里蘭卡政府宣布2015年1月提前舉辦總統選舉,比原訂時程提前將近兩年。由於總統拉賈帕克薩已提前鋪路,先在國會通過總統連任次數不限之修憲案,又突然宣布提早二年選舉,因而引發違憲爭議不斷。
律師出身,連續贏得2005、2010年總統選舉的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數年前曾透過國會修憲,取消總統不得連任二次的限制。拉氏受到主流僧伽羅人支持,主要是在2009年擊潰泰米爾猛虎組織,結束內戰。
依照斯里蘭卡選舉法規,滿十八歲可以投票,此次大選共有1500萬合格選民。選民投票時最多可以圈選三位候選人,並且必須排序,稱為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ing),當選者必須獲得半數(50%)以上的選票才算當選。候選人不用號次,而是使用識別標誌供選民辨認。當時的總統拉賈帕克薩使用的標誌是菩提葉,而反對陣營共同候選人斯里塞納的標誌則是一隻天鵝。
圖為支持前總統拉賈帕克薩的群眾競選活動
經濟情形
經濟情況:
國家外債總額:271億美元 (2014)
失業率:4.2% (2014)
低於貧窮線比例:8.9% (2010)
GDP產業組成:農業10.2%、工業33.1%、服務業56.7% (2014)
資源:主要礦藏有石墨、寶石、鈦鐵、鋯石、雲母等。其中石墨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寶
石在世界享有盛譽。
農業:農業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2%,主要農作物茶葉、橡膠和椰子。
工業:基礎薄弱,大多集中於科倫坡地區,主要為輕工業。
旅遊業:每年為國家創匯數億美元,並在斯里蘭卡外匯收入中占到了第三位。外國遊客主要來自歐洲、印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對外貿易:
進口總額192.4億美元(2014)--主要進口商品為紡織品、機器設備、原油、石油產品、食品飲料、建築材料、交通工具、礦產等。
主要合作夥伴印度21.5%,中國17.6%,新加坡10.1%,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6.1%、伊朗4.9%。(2013)
出口總額118.8億美元(2014)--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服裝、茶葉、香料、珠寶和寶石、橡膠製品、椰子製品、漁業
主要出口夥伴美國21.8%,英國為8.3%,印度4.5%,德國4.2%。(2013)
外國援助:外援在斯經濟生活中作用突出。斯幾乎所有大型項目均依靠外援興建。向斯提供援助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有30多個,主要有日本、德國、美國、英國、挪威、加拿大、荷蘭及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
社會概況
中位數:31.8歲(男30.6/女32.9);2014統計資料
人口增長率:0.86%;2014統計資料
性別比:0.96男/女
出生率: 16.24出生/ 1,000人
死亡率: 6.06人/ 1,000人
斯里蘭卡的社會衝突源自僧伽羅與泰米爾的族群衝突
原因:1.傳統勢力競逐 2.西化菁英所引伸民族自決概念 3.泰米爾少數優勢或少數弱勢? 4.宗教問題 5.政策效應
印度:由於地緣位置密切,傳統上兩國擁有緊密的外交關係,特別是在經濟及民族問題的合作部分。換言之,印度是斯里蘭卡關係最親密的鄰居,而斯國與印度的互動經常會提及斯國內部民族衝突議題而扈從印度政府的核心利益。1948年,斯里蘭卡從英國獨立。隨著印度、斯里蘭卡相繼脫離英國獨立之後,印度企圖成為主導南亞事務的大國。而印度國內的泰米爾人對國內政治影響力很大,當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與僧迦羅人的族群衝突時,印度的泰米爾人會對印度國會積極遊說施壓,要求印度政府介入斯國。
1977年,斯國的泰米爾之虎(LTTE)展開抗爭行動,1983年爆發全面性的族群衝突。印度南部泰米爾邦開始向國會施壓,印度於是在1987年派出維和部隊前往斯國,並與斯國簽訂印斯和平協議,提及斯國需給予泰米爾人地區自治權。但是,情況不如印度所能掌握,印度維和部隊遭受斯國泰米爾之虎強力抵抗,死傷慘重,遂於1988退出斯國。致使斯國政府軍與泰米爾之虎間的內戰直至2009年才宣告結束。印度曾希望扮演主導斯里蘭卡的角色,希望斯國能尊重印度在南亞的角色。但是,長久被殖民的斯國人早已厭倦這種新帝國或新殖民主義干涉,斯國傾向在維持主權和領土完整及安全的情況下,與中印等大國建立和平穩定的外交關係。
附註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美國中央情報局
參考資料:
斯里蘭卡政治佛僧與世俗主義之關係-張世澤、張世強(附件二)
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與民粹民主對於斯里蘭卡族群衝突激化的影響-張世澤、張世強
論濕婆信仰復興運動與種姓制度對於當代斯里蘭卡泰米爾民族運動發展之影響-張世澤、張世強
網站分享:
1..斯里蘭卡歷史課
2.台灣人在斯里蘭卡
3. 內戰結束後五年的斯里蘭卡──賈夫納半島觀察報導
http://www.southasiawatch.tw/detail/880/22
本網站由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設立,國立中興大學國政所負責更新與維護。
Website sponsored by RIHSS, MoST, and maintained by GIIP, National Chung Hsin Univ